主畫面

PHD2 主畫面是為了讓用戶容易上手而設計的, 透過快速且自然的交談步驟來執行和控制導星, 基本導星的步驟如下:
  1. 連接導星相機和赤道儀;
  2. 開始進行一系列曝光動作以檢視畫面上是否有導星星體可用;
  3. 選擇某顆導星星體並進行校準;
  4. 利用目標星體進行導星並以各種圖形工具來檢視執行狀態;
  5. 在必要的時候停止或重啟導星程序

螢幕上主要顯示出導星相機所拍攝到的影像, 畫面會自動調整顯示大小、亮度及對比好讓你能夠清楚地看到有那些星體可用來導星, 但畫面上所顯示的只是為了讓你容易檢視而已, PHD2 會直接存取沒有經過調整的 RAW 檔以增加導星精確度, 點擊畫面上的星點擊可選取所要的導星星體。

基礎控制

靠近螢幕底端的部份為主控制區, 我們大多利用這些控制按鈕和滑動條, 搭配畫面上方下拉式功能表來控制 PHD2, 視窗上由左而右的個別按鈕功能如下:
  1. USB 連接器圖示 - 連接相機和赤道儀;
  2. 迴圈(連續曝光)圖示 - 讓導星相機開始進行一系列的曝光程序, 每次曝光所拍攝到的影像 (導星影像) 會顯示在主畫面上, 如果後續開始進行導星動作, 點擊迴圈圖示會中斷導星動作但導星相機仍會繼續拍攝影像;
  3. PHD2 導星圖示 - 開始校準, 必要的話就以所選導星星體開始進行導星; 
  4. 停止圖示 - 停止導星及導星相機的拍攝程序
停止按鈕右側為下拉式曝光時間 (0.01s-15s) 列表, 下拉表列後可快速地設定導星相機的曝光時間, 如果導星相機沒有支援曝光時間調整功能, PHD2 會盡可能地模擬出曝光時間, 譬如, 當你使用短曝的 webcam 當導星相機時, 最長的曝光時間可能僅有 1/30s, 如果你選擇 1s 來當做曝光時間的話, PHD2 會匯集並疊合此一秒鐘內所拍攝的影像來當做導星影像。

後方的滑動條用來控制螢幕上顯示影像的亮度和對比-調整 gamma, PHD2 會 自動依照最暗及最亮的像素自動調整螢幕上的顯示, 滑動條可以用來微調亮度和對比, 這樣能讓你更清楚地分辨出影像中的星點, 如果你第一次將導星相機接上導星鏡進行對焦而需要看到失焦而擴大的星點時, 這個功能就特別有用, 滑動 gamma 滑動條僅讓畫面上的影像變亮或變暗而已, PHD2 會使用導星相機拍攝下來的 RAW 檔, 滑動條上的任何調整都不對影響到導星動作; 如果畫面上為全白或全黑表示影像區域內沒有任何星體存在。

Gamma 滑動條右側為『大腦』圖示按鈕, 點擊這個圖示會啟動 進階設定 以進行 PHD2 導星運作的細部調整, PHD2 最主要程式設計最主要目的是盡量減少你去修改這些導星相關的參數, 但是你也不用太害怕去使用『大腦』- 其中的微調項目可以增強導星效能, 這樣你就可以舒舒服服地完成拍攝的工作; 在使用一段時間後, 你應該嘗試一下進階設定交談畫面的內容並學著修改那些的參數, 這樣也許對你會有所幫助。

控制列最右側為『相機』按鈕, 視所使用的照相機機款, 這個圖示可能會被關閉 (變成灰色), 如果可用的話, 你可以點擊這個圖示來設定一些只跟導星相機有關的參數 - 例如影像併合及增益等設定值。

功能表

利用主畫面上方的下拉式功能表可以存取多種功能, 這些功能分別在本文件的 暗場, 工具及實用程序視覺化工具 章節中作說明。

狀態列

主畫面底下的狀態列所顯示的訊息及資訊可幫助你持續追蹤導星運作的狀況, 例如, 狀態列最右側的三個面板顯示像積極赤道儀是否正常連線和導星軟體是否校準成功等訊息。